角膜病的病因及症状
角膜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眼病,使透明的角膜出现灰白色的混浊,后果比较严重,是导致失明的主要眼科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
1、视力下降:因为病变角膜发生水肿,病灶区被分泌物覆盖、角膜新生血管形成以及表面不光滑等因素的作用,角膜的透明性下降,影响外界光线进入眼内,导致患者视力下降。
2、疼痛、怕光、流泪:角膜病变后上皮缺损,暴露的三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使患者产生剧烈疼痛,泪液反射性分泌增加,为避免外界刺激,常不愿睁眼见光,表现为怕光和眼睑痉挛。
3、眼红、眼肿:角膜发生感染后,炎症可以波及角膜周围组织,出现周围组织的水肿、充血,表现为眼红、眼肿。
4、角膜表面不平或分泌物形成:病灶性角膜病变可引起角膜的隆起或凹陷,表面不平,并有分泌物黏附在病灶表面,分泌物多由炎症细胞、坏死细胞及纤维素性渗出物混合而成。
外伤与感染是引起角膜炎最常见的原因。当角膜上皮层受到机械性、物理性和化学性等因素的损伤时,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就趁机而入,发生感染。尤其慢性泪囊炎,是造成角膜感染的危险因素。此外还有可能是角膜邻近组织疾病对角膜病的影响。例如急性结膜炎可引起浅层点状角膜炎,巩膜炎可导致硬化性角膜炎,色素膜炎也可引起角膜炎。眼睑缺损合并睑裂闭合不全时,可发生暴露性角膜炎等。或者可能是全身性疾病。是一种内在性的因素。例如结核、风湿、梅毒等引起的变态反应性角膜炎。全身营养不良,特别是婴幼儿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角膜软化症,及三叉神经麻痹所致的神经麻痹性角膜炎等。
角膜病的早期,若能及时治疗,可以治愈。但病变严重或反复发生,则使角膜上留下厚厚的瘢痕,此时唯一的治疗办法只有行角膜移植术,将已混浊的角膜去除,换上透明的角膜,使患者重新获得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