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里长胬肉了是什么原因
眼睛上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透明的“膜”,就像“蝉翼”一样,就是翼状胬肉,因其形状酷似昆虫的翅膀故名。翼状胬肉,俗称“鱼肉”,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最为古老的眼病,中医称为“胬肉攀睛”,一般认为翼状胬肉是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增生的一种慢性炎症病变,单眼或双眼受犯,严重时会损伤角膜。
一般认为,长期暴露于烟尘、风沙、日光下,受冷、热刺激,结膜结缔组织变性增生,肥厚的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由球结膜向角膜表面侵袭。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外感、饮食、七情、劳欲等,使脏腑失调,邪热上攻于目,血滞于眦而发病。若眼裂部位常受风沙、烟尘或阳光等刺激,可加速胬肉的滋生与发展。也有人认为翼状胬肉与眼内直肌的节制韧带发育过强及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
眉山市眼耳鼻咽喉专科医院眼科专家提醒,春季风沙较大、天气干燥,容易诱发翼状胬肉等春季常见病,希望广大市民注意预防。
翼状胬肉不仅可以引起眼红、流泪、异物感及影响外观及容貌,当胬肉向角膜中央进展时可引起散光,若遮盖瞳孔则将严重影响视力,肥厚挛缩的胬肉可限制眼球运动。一旦胬肉浸润程度加深,达深基质层,形成瘢痕,即便手术也难以恢复到最佳视力状态,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失明。所以平时要多注意眼部卫生,注意保证睡眠充足,生活规律等。如果患者感觉眼睛不适,最好到眼科专科医院进行检查,再根据需要进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