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耳鸣原因有以下几大类:
1.耳部的疾病:如外耳疾病:外耳道炎、耵聍栓塞、外耳异物等,中耳的急慢性炎症、鼓膜穿孔、耳硬化症及内耳的美尼尔氏综合症、听神经瘤等都能引起耳鸣。
2.血管性疾病:如颈静脉球体瘤、耳内小血管扩张,血管畸形、血管瘤等,来自静脉的耳鸣多为嘈杂声,来自动脉的耳鸣与脉搏的搏动相一致。
3.全身性疾病:也能引起耳鸣:植物神经紊乱、脑供血不足、中风前期、高血压、低血压、贫血、糖尿病、营养不良。
4.耳毒药物:使用了对耳有毒性作用的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或卡那霉素等,也可出现耳鸣和听力下降,且耳鸣比听力下降出现得早。
5.其他原因: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情绪过于紧张也可导致耳鸣的发生。
耳鸣的处理
对于耳鸣患者,首先要到医院查明究竟属于哪种原因引起,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1.耳部疾病引起的耳鸣要积极治疗耳部原发疾病,尤其诊断突发性耳聋,一定要按医生的方案及时治疗。
2.过度疲劳及睡眠不足者应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睡眠;情绪紧张焦虑者要使思想放松,必要时可服用一些镇静药。如安定等。
3.因为用了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或“卡那霉素”等而出现耳鸣,则应及时停药和采取有力的医疗措施,以期消除耳鸣,恢复听力。
4.有全身病者要同时进行治疗,如高血压病人要降低血压,糖尿病人要控制血糖,贫血病人要纠正贫血,营养不良或偏食者要注意补充营养成分等。
有专家认为:耳鸣与“吃”有关,应注意饮食。耳鸣的发展可受各种生活因素的影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掌握合理和科学的饮食,注重心理和起居的调理,对防治耳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①限制脂肪的摄入。大量摄入脂类食物,会使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大,引起动脉硬化。内耳对供血障碍最敏感,出现血液循环障碍时,会导致听神经营养缺乏,从而产生耳鸣耳聋。②补充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类食物。研究发现,噪声能使人体中的一些氨基酸和维生素类消耗量增加。人体缺乏维生素类食物,主导听功能的内耳听觉细胞会发生退行性病变;因此,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应多吃富含维生素 D、铁、锌等元素的食物。这类食物主要有瘦肉、豆类、木耳、蘑菇、各种绿叶蔬菜、萝卜、西红柿、大蒜、牡蛎等。
为什么要重视耳鸣
耳鸣有可能是突发性耳聋的伴随症状。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感觉神经性耳聋,又称爆聋。是耳科的急症,1万人中约有10人发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而且有发病率逐年上升趋势,其中3/4在40岁以上。近年来,青年人发生的突发性耳聋也见增加。
据文献记载,引起突发性耳聋的原因共有100多种,其中许多是罕见的。有专家研究证实,本病的原因顺序为病毒感染、血管疾病、内淋巴水肿、迷路膜破裂及以上各因素的联合。有人感冒时或着凉后出现耳鸣耳聋,有人一觉睡醒发生了耳聋,还有人熬夜看节目、喝酒过度后引发此病。此外,人情绪激动会导致体内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加,造成内耳微循环障碍、内耳供氧不足,也可能诱发突发性耳聋,这常见于一些老年人。有的突发性耳聋仅表现为耳朵堵塞感,通常是单耳发病,但也有双耳同时发病或先后发病的现象。据北京某医院报道,2010年的冬季寒冷,市民突发性耳聋病人比以往增加,所以要特别警惕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气候寒冷,室内外温差很大,人体内耳毛细血管供血功能直接受环境影响而伸缩,所处环境温度的改变血管也会随之改变,温差过大很容易导致耳内毛细血管破裂,形成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发病急,进展快,治疗效果直接与治疗时机有关,治疗越早疗效越好,据调查,发病后在一周内及时治疗者,极大部分可恢复正常听力;发病两周后再治疗效果就大打折扣;病程超过一个月后疗效更差,错过最佳治疗期,听力无法完全恢复或会患上永久性耳聋。
综上所述,耳鸣千万不能大意,有一种伴随耳鸣的疾病-突发性耳聋的治疗不能耽误时间!务必在一周内到医院耳鼻喉科诊治,切勿以为“肾虚”自购药物治疗,否则可能会造成永久性失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