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萎缩是由神经胶质纤维增生和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的视神经纤维退行性病变。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眼底疾病,多发于青壮年。在医学临床上根据病因,病变本质和视盘的表现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病变。早期可无自觉症状,直至视力及色觉(鲜红后绿)发生障碍时才被注意。
原发性视神经萎缩:
原发性视神经萎缩是由于筛板以后的眶内、管内、颅内段视神经或视交叉以及外侧膝体的损害,而引起的视神经萎缩,又称为下行性视神经萎缩,多由于外伤、眶内肿瘤或炎症压迫、球后视神经炎、遗传性疾病、脊髓结核以及烟酒、甲醇、铅中毒等引起。
继发性视神经萎缩:
多由于长期视盘水肿或严重视神经炎引起的视神经萎缩。其主要表现是,病变多局限于视盘及邻近区域,视盘呈白色或蜡黄色,边界不清,生理凹陷消失,筛板不能查见。视网膜动脉血管可变细或伴有白鞘,视网膜静脉可稍粗且弯曲。
如果有以上两种症状的发生,建议到专业眼科医院治疗,确诊病因,早点治疗,恢复健康!